
1979年7月10日,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,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一大早来到单位,刚一坐下,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。
副部长抬头看到来者是马建伟,顿时没了好脸色。
这个马建伟此前在区人防办工作,为人低调木讷,平日里只知道埋头做事。他对工作很是认真,工作方面的问题尤其较真,哪怕你是领导,就谁对谁错发生分歧,照样得跟你杠到底,通俗来说就是“情商低”。
加格达奇区这个圈子不大,他在里面很不讨好。
后来,马建伟几次申请调到铁路局上班,不仅收入更高,工作也更加体面。但领导对他没好印象,也没给他好脸色。
副部长本来不想搭理马建伟,可隐约看到他手上拿着什么东西,定眼一看吓得差点叫出声——那竟然是一把枪!
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:还没等副部长开口,马建伟一个健步冲上去,把枪顶在对方头上,接着就扣下了扳机。整套动作行云流水,副部长甚至都没来得及求饶。
“咋啦?”枪声引起了隔壁同事警觉。
“没什么,枪走火了。”
随后,马建伟在单位院子里逛了一圈,前前后后又打死三名同事。
犯了这么大的罪,他却丝毫不急着逃走;他曾暗下决定:没了却心愿,即便是死也不能随便就死。
后来发生的事情,当地政府觉此案影响太为恶劣,于是并没有对外公开。虽然如今流传下来的版本众多,细节也大有出入,但我们依旧不难看出那段往事的残酷。
屠杀
那个年代,我国并不禁枪,而马建伟又恰巧是一位射击好手。
他从小陪伴爷爷外出打猎,年龄不大就练成一手好枪法。在部队里,其射击方面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。
不知单纯巧合还是老天爷的故意安排,马建伟后来的几份工作,无论在人防办还是武装部,都与枪脱不开关系,可以说,他的人生跟枪紧紧捆在了一起,直到殒命。
1979年7月9日深夜,马建伟偷偷溜回单位,此时偌大的武装部只有一名同事在值班。他三两下就把同事制服,并从其身上搜出钥匙,拿走4把54式手枪和500多颗子弹。
满载而归,他非常激动,连夜写了一张名单,把自己能想到的“仇人”全部列在上面。次日一早,估摸着同事差不多都到齐后,马建伟又若无其事地来到单位。他本想先解决掉自己最讨厌的武装部部长,可找了一圈,发现部长并不在单位。后来他才得知,自己最想杀的人偏偏在自己行动时身在外地,侥幸逃过一劫。
找不到部长,副部长便成了首要目标,于是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。
处理掉副部长,马建伟大摇大摆地走出办公室,正巧看到两名同事有说有笑迎面走来。他稍稍回忆了一下,想到两人都在名单上,便直冲冲地走了过去,一枪一个将两人双双爆头击毙。
随后,马建伟在单位大院里遛起了弯。确定院子里已没有目标后,他才不慌不忙地离开。
就在他逼近单位大门时,一名刚出差回来的女会计发现了尸体,她旋即指着拿着枪的马建伟,一声接一声地大喊起来。
女会计本不在马建伟的“死亡名单”上,可他实在不厌其烦,回头甩手一枪将其打死。
临走时,他特意从现场捡走了弹壳。后来犯罪专家分析,抱着必死之心的马建伟并非想要消灭线索,而是单纯将弹壳当成战利品——报仇杀人,发泄愤恨,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愉悦。
死神敲门
离开单位,马建伟径直来到前女友家中。
刚进门,他就直接坐到沙发上,将4把手枪依次摆上茶几,同时把自己刚刚的罪行叙述了一遍。说着如此残酷的事情,他的语气却无比平缓,仿佛在讲故事。
得知前女友变心后,马建伟一直怀恨在心,此番造访决定狠狠惩罚她一下。此刻,前女友已吓得哭成一片,如待宰的羔羊,根本说不出话来,倒是老丈人在旁一直求情。
他没有说话,只是冷冷地盯着面前的姑娘,思索用什么手段折磨她,能最大程度地释放恨意。
可看着苦苦哀求的老丈人,他犹豫了。
虽说丈母娘十分强势,要东要西,还常嫌弃他工作卑微没出息,但老丈人实属是个实在人,对自己相当照顾。片刻后,他把枪收回到包里,又把老丈人养的大黄狗拖来,当着一家三口的面一枪爆头,将狗的尸体扔在了桌子上,做完这一切后扬长而去。
一命抵一命,这仇算是报了。
虽然逃过一劫,但前女友吓出了精神病,这辈子算是毁了。
当晚,马建伟直接杀到武装部部长家中,却从其女儿口中得知部长出了远门。
部长女儿只有十五六岁,为人却相当机灵。深知父亲与马建伟关系很僵,又眼见对方来者不善,她赶紧一口一个“马叔叔”叫着,同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。
席间,部长女儿不停地给马建伟倒酒,同时解释说自己母亲病重,父亲带母亲去省城看病了,这一去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。
结果......
